第32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The 32nd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4

2024年6月14-16日

广州•广交会展馆
&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洋食品”出尽“洋相” 国产品牌如何“逆袭”

时间: 2014-08-11

近年来,“洋奶粉”“洋快餐”“洋饮料”等等不少“洋品牌”横扫国内市场,占据了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然而,从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到肯德基的45天速成鸡、冰块细菌超国家卫生标准40倍、转基豆浆事件,再到今天家喻户晓的福喜事件等等,“洋品牌”频频陷入“质量门”。在这频频出现的“洋品牌”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洋品牌”近年来在国内出尽“洋相”,是谁“宠”坏了它们?“洋品牌”出尽“洋相”又给国产品牌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国产品牌又该如何“逆袭”?

    “洋品牌”横扫国内市场,被谁“宠”坏了?

    消费者:品牌迷信过度“崇洋”

    一直以来,“洋品牌”食品在消费者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很多跨国公司的洋品牌产品在众多消费者心目中是寄予厚望、信任度高、主观接受度高的“高端产品”,对于这些产品,消费者在客观上愿意接受比国内同类型产品更高的溢价。不少消费者表示:“近年来食品是越来越不安全了,虽说国外品牌也出现过不少问题,但相对来说人家毕竟是跨国企业,牌子做的大,感觉还是放心点。只要看到进口的标识,就多了一份信任。”

    消费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消费者认为相比国内品牌,洋品牌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产品质量、更严格的标准。所以就算出现了不少“洋品牌”“质量门”事件,消费者也会一再容忍,企业的几封道歉信就可以平息风波。消费者的“宽容”与“崇拜”给“洋品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他们可以横扫国内市场。

    企业:国货不争气洋货垄断市场

    国人热捧“洋品牌”食品的背后固然是有非理性的消费观在作祟,但这只是原因的一部分,令更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是国产品牌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和不尽如人意的用户体验。不少消费者感叹:“不是我不爱国,是国货自己不争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