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IHE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The 33rd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5

2025年6月12-14日

广州•广交会展馆
&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健康产业发展,绝不能野蛮生长

时间: 2022-07-26
转载自:搜狐号 元亨祥集团,来源:中国经营报
原题:《健康产业发展,绝不能野蛮生长 》

据《2017-2022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当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其中,18至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7%。年轻人们正当仁不让、身体力行地成为当下养生消费主力军。

这则消息给我的感觉,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从何来?我觉得,至少这条信息透露出,我国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余钱用于健康养生的消费,消费确实升级了。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就揭示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与这个理论相一致,人们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消费活动也是有层次的。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首先满足生存的需要,只能保证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才有余力向更高的消费层次扩展。在今天,那些保健营养之类的消费品如艾灸坐垫仪器、养生壶、养生茶、足贴、按摩仪等产品,与衣食住行等必需品比起来,相对来说就是奢侈品。保健养生产品消费量的增加,表明人们收入水平的改善,释放出的重大信号是基于追求更高生活和生命品质的消费升级正在形成。

让人喜悦的第二个理由是,可以乐观地预计,养生保健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的正面效应。在我国,拉动经济发展一向有三驾马车之说,即投资,出口和消费。消费近些年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尤其巨大,但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遭遇天花板,影响到拉升经济的能力,迫切需要消费升级以打破这个天花板。但是,消费升级,怎么升级?向哪里升级?在住房和汽车带动的消费升级已经趋缓的情况下,还可以向什么方向升级?显然健康养生产业为消费升级提供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当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养生,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健康养生而多掏腰包,消费升级就有了现实的途径。以14亿人口这样庞大的规模,在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且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有余力进行养生保健投入的背景下,健康养生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如果认真培育产业,让这个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那么必然会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让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劳动者得到就业,同时带动上下游更多产业的同步发展,不但创造巨大的GDP,而且也能够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这些都是值得欣喜和值得期待的愿景。

但是,这个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仍然有让人忧虑之处。

健康养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健康养生产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没有扎扎实实的科学支撑,健康养生产业就是不可靠的。现在养生保健产品的突出问题恰恰在于科学精神和科学含量的欠缺,生产者不是通过扎扎实实提高科技含量以提高养生保健产品的质量和效果,而是利用与消费者之间天然存在的信息和知识不对称,通过虚假宣传推销产品,误导消费。

作为消费者,不可能是卫生健康方面的专家和权威,对于健康养生产品性能做不到十分精通。作为生产经营者,在这方面却具有独占信息的绝对优势,于是,他们往往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误导和欺骗消费者,让消费者上当受骗。这类虚假宣传不但欺骗知识储备不足的老年人,对于年轻人同样具有误导作用。尤其有些产品打着传统养生的旗号,使用大多数人弄不懂真实含义的玄学辞藻,云遮雾罩,夸大产品功效诱惑人消费。有些生产经营者不但虚假宣传,还通过违规违法的营销手段,以会议、讲座、健康咨询、专家义诊、免费体检、组织旅游等形式对产品进行包装,欺诈营销,一些保健心切又辨识力不足的老年人深受其害。有些养生保健品营销公司,甚至精心包装产品概念和财富故事,吸引会员进行直销和会销,甚至涉嫌非法传销的事件层出不穷。虽然不能说这种乱象是养生保健产品市场的主流,但是,养生保健市场的问题之多,是其他任何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另外,与一些养生保健产品假冒伪劣、损人健康和财富不同,很多养生保健产品本身虽然无害,可是也没有什么效果,却高价售卖。这类产品实际上起到一种安慰剂的作用,并不会给消费者养生保健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如果有,也仅仅是一种心理作用,这种作用与不菲的价格相比,对于消费者仍然是很不公平的。

显然,面对一个具有万亿元规模,而且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需求急剧膨胀的市场,养生保健产业一定要通过行业自律和国家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才能健康成长。否则消费升级是实现不了的。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更多年轻人正在以迅猛之势进入养生保健市场。这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了,另一方面也与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太大,无法正常解压有关。年轻人恐怕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通过消费养生保健商品来解压或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社会当然更不应该用这种态度期待年轻人。应该从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等方面多想办法,整个社会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国家在不少方面已经下足了功夫,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推出多项措施稳就业、保就业、提升就业质量,这些措施都是年轻人非常支持和认可的。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阅读转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