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成为蕴藏着丰富能源的商业蓝海,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是目前市场的3倍。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健康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10%,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则在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仍然较小,GDP占比不足5%。伴随中国国力增强、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数量和人均收入增长、以及居民认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等因素影响,居民用于健康服务业的消费比重将持续增加,大健康产业在拉动内需、带动新兴行业发展、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达至多赢,加速推动经济复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今天新冠疫情肆虐的环境下,更加让我们意识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猛。自2000年跨入“老龄化社会”后一直在加速行进,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从1982年的4.9%,上升到2001年的7.1%,2016年达10.8%。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表明需要健康维护与医疗、护理的成本会上升,而国家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和调整相应政策的窗口期非常短。另一方面,疾病谱从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加速转向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在慢病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在每年1030万死亡病例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比超过80%。慢病患病率上升的同时,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严重不足。相当规模的人群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忽视健康及其投入。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健康饮食、空气污染等慢病的主要致病风险因素依然存在,且未得到公众应有重视。
大健康业将成为将来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健康管理、休闲健身、医养产业、医疗服务产业等健康服务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人民币,2030年达到16万亿。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健康医疗用户需求由“以治病为中心”加速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供给由“以医院为中心”加速向“以个体为中心”转变,行业竞争态势由“资源竞争”加速向“创新竞争”转变,资源投放由“优化配置”加速向“提质增效”转变。可以说,大健康产业发展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所以,未来大健康产业必然是一个朝阳产业,起码未来30年来必然是朝阳产业。在全球疫情形势下,由于中国经济复苏的稳定预期、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许多外资企业正纷纷加快在华布局,积极拓展中国市场,而大健康产业必将迸发出新的发展机遇、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和经济增长点,成为产业投资热门风口,地产、保险等行业跨界融合的新趋势。大健康产业在疫情后的爆发式增长也更加验证了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正在增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聚焦品质板块
营养品、营养补充剂、植物基营养食品、运动营养 食品、康复营养、保健食品、母婴食品、健康食品 、 蜂产品、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 殊膳食食品、膳食补充剂、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 新资源食品、健康原料、委托生产、贴牌加工等;
肠道菌群检测、益生菌菌种、益生元产品、益生菌 产品、益生菌生产设备及包装设备、益生菌科研机 构、酵素、功能发酵制品、媒体及新产品、新工艺 、新技术等;
健康类电子消费品、养老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 备、护理辅具及用品、养老智能化、口腔护理、家 用医疗器械(血糖仪,体温测量仪,家用检测产品 等)、中医器械、康复设备、运动康复、水净化、 空气净化消毒产品等;
氢产品、酵素减肥产品、抗衰老、美容口服液、功 能性美容 产品、药妆、丰胸美体、减肥瘦身、祛斑 祛痘、防 晒排毒、养生保健用品、视力保健、按摩 、熏蒸产品 、艾灸、中医理疗产品等;
各地政府大健康工业、产业园区基地、规划、展示 、推介、招商活动等;
药食同源,民族医药,高端滋补品(燕窝,参茸, 灵芝,阿胶,虫草,铁皮石斛)保健茶,保健酒, 蜂产品,养生汤,养生慢病管理等;
产后康复设备及用品、全国母婴服务及加盟、孕产 妇护理及婴幼儿产品、孕产检测类产品、营养健康 食品、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商;
可穿戴健康设备、通讯照护、生命体征检测设备、 智能家居、养老机构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居 家护理服务、老年旅游、养老金融服务等;
进口营养补充剂、进口奶粉、进口健康食品、进口 电子消费品、进口美容抗衰产品、进口健康产品等;
中药饮片生产设备、中药饮片包装、保健品包装、包 装材料、医药包装盒、包装瓶,包装印刷标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