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对当下职场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于近日发布《2022职场人心理状态洞察报告》,报告显示,55.7%受访者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6.4%受访者存在严重的情绪压力和心理障碍;疫情之下,40.7%受访者选择“降级式消费”,24.3%受访者患有“解封式社恐”。
《报告》将心理健康状态分为四种类型,从高至低分别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有13.3%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处于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55.7%受访者的心理健康大致良好但仍有改善空间;24.7%受访者处于心理障碍状态,缺乏积极良好的心情;6.4%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差,存在情绪压力和心理障碍。
工作年限越长,心理健康状态越稳定。37.5%具备5年至10年工作经验以及27.5%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心理健康状态自评分为4分(满分4分),表现为愉快心情常在。有23.8%具备1年至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和28.5%的应届生自评分为1分,具有明显高的消极情绪。有专家表示,工龄短的劳动者工作经验少,工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极大的挑战性,所以与工龄长的劳动者相比,心理问题会稍显严重。
新冠疫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疫情缓和后,它对大众的心理健康以及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疫情带来的行为模式可能逐渐成为新的全民习惯,一般性的行为变得常态化。40.7%受访者持有消费谨慎的心态,主动拥抱“降级式消费”;31.3%受访者选择低欲望生活,以此来减弱高强度工作带来的无意义感。而在经历长时间的隔离后,24.3%受访者习惯了居家封闭状态,没有出门的欲望,患有“解封式社恐”,对回归正常之后的生活感觉忧虑,甚至害怕面对重回正轨的正常生活。
即使受到疫情冲击,仍有53%的职场人工作状况保持稳定,27%职场人表示所在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有20%职场人被裁员或减薪。进一步交叉对比发现,能源/环保/化工、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广告/媒体行业领域受疫情影响较小,分别占比65.2%、45.1%和40%。受疫情影响而发生裁员减薪的行业多出现在房地产/建筑、物流/运输、服务业等领域,分别占比45.1%、27.2%和24%。综合来看,会计/金融/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服务行业是情绪问题的高发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聚焦品质板块
营养品、营养补充剂、植物基营养食品、运动营养 食品、康复营养、保健食品、母婴食品、健康食品 、 蜂产品、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 殊膳食食品、膳食补充剂、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 新资源食品、健康原料、委托生产、贴牌加工等;
肠道菌群检测、益生菌菌种、益生元产品、益生菌 产品、益生菌生产设备及包装设备、益生菌科研机 构、酵素、功能发酵制品、媒体及新产品、新工艺 、新技术等;
健康类电子消费品、养老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 备、护理辅具及用品、养老智能化、口腔护理、家 用医疗器械(血糖仪,体温测量仪,家用检测产品 等)、中医器械、康复设备、运动康复、水净化、 空气净化消毒产品等;
氢产品、酵素减肥产品、抗衰老、美容口服液、功 能性美容 产品、药妆、丰胸美体、减肥瘦身、祛斑 祛痘、防 晒排毒、养生保健用品、视力保健、按摩 、熏蒸产品 、艾灸、中医理疗产品等;
各地政府大健康工业、产业园区基地、规划、展示 、推介、招商活动等;
药食同源,民族医药,高端滋补品(燕窝,参茸, 灵芝,阿胶,虫草,铁皮石斛)保健茶,保健酒, 蜂产品,养生汤,养生慢病管理等;
产后康复设备及用品、全国母婴服务及加盟、孕产 妇护理及婴幼儿产品、孕产检测类产品、营养健康 食品、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商;
可穿戴健康设备、通讯照护、生命体征检测设备、 智能家居、养老机构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居 家护理服务、老年旅游、养老金融服务等;
进口营养补充剂、进口奶粉、进口健康食品、进口 电子消费品、进口美容抗衰产品、进口健康产品等;
中药饮片生产设备、中药饮片包装、保健品包装、包 装材料、医药包装盒、包装瓶,包装印刷标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