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1月14日电 (张煜欢)14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0年浙江省医院大会上,多名院士专家就“新基建+医疗”未来展开探讨,提出大健康为人工智能提供价值潜力,应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治理领域的新应用,在“老药新用”的科研攻关中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提到,“互联网+医疗”迄今已有二十年历史。疫情之下,AI技术正推动医疗健康新变革。
“新基建支撑科技防疫大有可为,包括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疫苗药物研发等环节。”她举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人群轨迹识别和风险监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病毒样本的基因分析等。
李兰娟称,要发挥科技信息技术、创新深度应用的作用,为后疫情时代保驾护航。
她建议,应建立智能医疗的基础保障体系,如标准体系、知识引擎、核心方法平台,并建立一批智能医疗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和团队。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让我们重新认识健康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提到,大健康在倒逼人工智能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价值潜力。
他称,之前很多医院面临健康无管理、看病无引导、用药无指导等现象。AI助力医院更好记录、存储和分析患者的健康信息,提供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像AI辅助诊断系统就应用于武汉雷神山医院等,实现病灶发现、病情判断、转危处理等功能,大大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
展望智慧医院未来,吴朝晖建议,医院要以发展共同体的理念推进智能化创新与应用,要深化与各级医疗机构的开放合作,特别是推进在智慧健康领域的汇聚与分布式创新,同时医院要推进与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合作,探索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创新联动。
“自主智能技术将显著提升医院的临床诊断精确度,如通过对过往病例的深度学习,对比现有病例信息自动给出诊疗意见,在很多领域或达到乃至超越医生的诊断水平。”吴朝晖说。
他称,医药端也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可尝试在“老药新用”的科研攻关中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完)
请进入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阅读更精彩!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聚焦品质板块
营养品、营养补充剂、植物基营养食品、运动营养 食品、康复营养、保健食品、母婴食品、健康食品 、 蜂产品、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 殊膳食食品、膳食补充剂、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 新资源食品、健康原料、委托生产、贴牌加工等;
肠道菌群检测、益生菌菌种、益生元产品、益生菌 产品、益生菌生产设备及包装设备、益生菌科研机 构、酵素、功能发酵制品、媒体及新产品、新工艺 、新技术等;
健康类电子消费品、养老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 备、护理辅具及用品、养老智能化、口腔护理、家 用医疗器械(血糖仪,体温测量仪,家用检测产品 等)、中医器械、康复设备、运动康复、水净化、 空气净化消毒产品等;
氢产品、酵素减肥产品、抗衰老、美容口服液、功 能性美容 产品、药妆、丰胸美体、减肥瘦身、祛斑 祛痘、防 晒排毒、养生保健用品、视力保健、按摩 、熏蒸产品 、艾灸、中医理疗产品等;
各地政府大健康工业、产业园区基地、规划、展示 、推介、招商活动等;
药食同源,民族医药,高端滋补品(燕窝,参茸, 灵芝,阿胶,虫草,铁皮石斛)保健茶,保健酒, 蜂产品,养生汤,养生慢病管理等;
产后康复设备及用品、全国母婴服务及加盟、孕产 妇护理及婴幼儿产品、孕产检测类产品、营养健康 食品、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商;
可穿戴健康设备、通讯照护、生命体征检测设备、 智能家居、养老机构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居 家护理服务、老年旅游、养老金融服务等;
进口营养补充剂、进口奶粉、进口健康食品、进口 电子消费品、进口美容抗衰产品、进口健康产品等;
中药饮片生产设备、中药饮片包装、保健品包装、包 装材料、医药包装盒、包装瓶,包装印刷标签等;